桃花坞

打破玻璃盔甲

棒!少年:“热血注入脊椎,像不死鸟一辉”

昨晚赶在元旦时分,在房间里贴上了这部纪录片的海报。还记得12月在影院看着孩子们感动得泪流满面,但似乎还没有正式推荐过这部8.8分的2020年国内最佳纪录片——《棒!少年》。


null

影片主要讲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,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,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,跟着70岁传奇教练“师爷”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。


null

往深处挖掘,主旨又能牵扯到原生家庭与阶层流动,以及对整个体育事业机制的浅描。


棒球队这群孩子们,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,另一部分则是被家人抛弃的孤儿。主人公小双出生时太过虚弱被妈妈抛弃,又差点因为养不活被大伯活埋,只有二伯良心未泯拯救了他的既定命运。


null

小双一路走来温顺乖巧,唯一一次爆发在于马虎无意中伤了他的家人,可以说,活得压抑且稳重。小双在影片后半段患上抑郁症,是我当时在影院中最不能接受的走向,他的经历太过真实,戳破了许多掩埋在平静表面下的伤痛。


另一位主人公马虎是个像“狼”一样的孩子,生长在高原贫困地区,野性即是他充满爆发力的来源,而从农村过渡到城市生活的他又割舍不了身上流里流气的气质。


null

对这些孩子来说,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打棒球,之后一路进省队、国家队,或者签约指定的俱乐部,他们自身的境遇已经限制了他们走像我们一样社会化的路,比如马虎,重返普通学校就读后,极有可能会像流氓进城似的,扰乱正常学生学习和老师授课,这点影片叙事上也有片段提及。


很难说他们对棒球有多么喜爱,因为纪录片中也没有主观地下定义,孩子们唯一的认知和信念是,知道打好棒球就能见更开阔的天地,将来能走得更坦途。但是,当你在纪录片的浓缩时空中看着他们一点一点成长起来,很难不被这样闪闪发光的孩子们感动到。爱心基地也像它的名字一样,无论是老教练还是老师们,都尽其所能地关怀着这群缺爱的孩子们。


特别是孩子们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唱《少年中国强》结束后,镜头转而切到深夜大巴车上的天安门掠影,这样的镜头处理非常巧妙,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这群孩子背负的异乡行囊的重量,比如家人的期望、村民的期望,还有背后承载着的国家对棒球事业的扶持。


null

纪录片的重点并不是放大他们有多热爱棒球。个人的理解是,毕竟孩子们都还小,不懂得表达那么强烈的热爱,所以主要聚焦在孩子们如何在棒球这条路上不断克服,辛勤成长。


null

片尾最后一个段落,配合着影院响起的足以把人炸出泪花的歌曲,成为整部片子的“大合”之笔。小双独自一人走到高坡上那棵苍天大树下,转头一笑,就好像倚靠着一棵伟岸生命之树成长一样,个体竟是如此渺小。在那些出走异乡的岁月里,少年错过了多少次来不及说再见的离别。他最终也要把自己也变成一棵树,一棵挺拔的、坚不可摧的树,斩断与故土、与地缘的羁绊,才能眺望到那方更遥远的天地。


纪录片的另一个特质,就在于观众所看到的故事空间依旧在现实中延续。现实生活中,小双已经归队,与马虎成为了要好的朋友,并与观众约好了奥运会场上再见。衷心祝愿棒球基地的孩子们,向前奔跑,爱你所爱,不负理想。



“把我燃烧 生来就注定要起飞 

热血注入脊椎 像不死鸟一辉

异乡为异客的我披星戴月 

抑郁和闭塞成功差点说再见

还好记得那年夜晚星空的画面 

继续走着 带着爱和心中的挂念”

——《棒!少年》片尾曲《再见hip-hop》


评论(1)

热度(166)
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