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坞

打破玻璃盔甲

非遗特辑:陶瓷微书、嵌瓷、彩画

[笔者的家乡位于粤东地区,地域的能工巧匠特别多,一到放假机会我就会去探访一些非遗文化传承人。正好最近有国风活动,就把以前拍的材料组织一下发出来,算是宣传一下家乡文化]


纪实摄影:卡卡巫

备注:1.为了保护传承人隐私,以下选取的皆为手部工作照

2.配图请在wifi环境下加载


1.陶瓷微书——毫厘之间的诗情画意

级别:第四批国家级 

遗产编号:VIII-219


陶瓷微书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彩瓷艺术完美结合的民间绝技之一,艺人既保持传统风格,又不断创新,创作艰巨,烧制过程的难度大,作品十分稀少弥显珍贵。


我探访的是粤东地区王芝文老师的陶瓷微书博物馆,王芝文老师曾被联合国授予文化大使,在微书艺术上已经是大师级人物,能裸眼书写出字体小于1毫米的微书。


当时去到博物馆的时候老师正好去交流了,是老师的弟子接待的,笔者也拍到了他的作画过程:


null
(微书面)

null
(已完成的背面)


手握一管微毫,全神贯注,运气、提神、提笔、蘸墨,勾好笔锋,下笔,数秒后,字成。一笔一划从容不迫,胸有成竹。内心平静,方能下笔稳重。


手艺人说,如果要追求一件质量上乘的作品,要花费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不等耐心研磨。这个过程中,也会产生不计其数的失败品:


null

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工艺的难度:


null

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《三国志》,图片由博物馆官方提供:


null
(瓷器上书写了三国志全篇)


2.嵌瓷

级别:第三批国家级


嵌瓷是以绘画为基础,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建筑装饰艺术,建筑物的装饰品或供欣赏的摆设。


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,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。清代,粤东各地盖祠堂风盛,装饰于建筑物之上的嵌瓷工艺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


黄先生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,他的日常工作是先在工作坊里将嵌瓷样完成,再高空作业加固到祠堂屋檐上。


null
(为一只嵌瓷狮子贴片)


每制作一件嵌瓷,都要先做好粗胚,再根据其造型剪出理想的瓷片,在粗胚未风干之前将瓷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贴上,静待风干即可。过程看似简单,对于手艺人来说,却可以慢慢琢磨一辈子。


null
(原材料)


民间手艺人黄先生一直使用水泥灰与贝壳灰制作嵌瓷。挖一大勺灰,按照2:1的比例加水,调匀,便可塑出想要的形状。形无定状,每一件嵌瓷,都无法被复制。十几年的制作经验,让他能快速地用铁铲塑出理想的形状。


null
(庙观上的嵌瓷)


嵌瓷只能用在老式屋顶装饰吗?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大家的回答皆为“是”。但近年来,黄先生也一直在尝试把嵌瓷从神庙上的装饰,变为居家的摆件品:


null
(黄先生创作的嵌瓷水仙摆件)


岭外瓦屋,始于宋广平,自尔延及支郡,而潮尤盛,鱼鳞鸟翼。望族喜营屋宇, 池台竹榭,必极工巧。大宗小宗,竞建祠堂,争夸壮丽,不惜赀费。——嵌瓷


3.寺观彩画

级别:第五批省级


主要有金漆彩画和五彩彩漆画两种形式。五彩彩漆画制作时先上底漆,再用彩漆描绘图案,常用大红大绿的色彩,比较丰富、突出,场景较为复杂、多层次,常用于庙宇祠堂中的梁架彩绘等。


null
粤东地区某三山国王神庙,手艺人工作现场


null
手艺人站在木梯上往顶壁作画


明清时期,随着中原人口南迁,粤东地区的彩画尤为兴盛,寺庙、祠堂等传统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室内外梁枋、斗拱、椽、飞头等构件,以及家庭中“眠床”“杞床”、屏风、橱柜、龛等器具上,都少不了色彩斑斓的彩画装饰。


null
(彩画成品)



文字:采访实录+受访者提供资料


评论(30)

热度(1042)

  1. 共3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